发布日期:2025-07-19 浏览次数:
张好好,男,理工学院2021级机械电子工程本科1班学生,曾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理工学院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得第三届河南省绿色制造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在信阳星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期间,获得三坐标操作工程师证书、2024年度优秀员工。
课堂上,张好好一直保持前排就座,带着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勤奋刻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工程图学》的课堂上,曹国廷教授用3D动画演示齿轮泵的视图投影原理。在《控制工程基础》课堂上,王仲初教授通过恒温电热水壶温度控制系统实例,让PID调节控制原理不再晦涩难懂。这种案例式教学让他意识到,机械专业不只是纸上谈兵,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原理都与真实的工业生产紧密相连。
实验室是张好好积累实践能力的重要场地。机械电子工程实训中心配备了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大二上学期,张好好加入了创新工程实验室,在这里,他完成了从书本理论到动手实践的转变。起初,他连游标卡尺的读数都要反复核对,经过一年的练习,不仅能熟练使用3D打印机制作简单零件,还能使用各类专业仿真软件。
大三期间,张好好在校学习了《数控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并对CNC产生了很大兴趣,在课下经常主动到实验室进行数控机床训练。在此基础上,他参加了河南省绿色制造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华中数控杯加工中心操作工赛项;从叶轮零件创新设计、加工工艺安排、零件数控加工、装配验证,面对这一系列系统性任务,他勇于拼搏,积极探索,不断地在试错中重新调整思路,最终荣获优异成绩。
2024年6月,张好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技能,通过面试选拔,进入与学校合作的信阳星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数控加工实习。
初入精密加工车间,师从有着二十余年数控加工经验的王师傅。在王师傅的带领下,他慢慢熟悉机床对刀、工件装夹、工件加工等数控加工流程;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并向车间工程师请教,每天下班后还要自学数控自动编程。车间王师傅讲:好好同学不怕苦,他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给他的机床操作很快就能学会并应用,现在的年轻人能这么沉下心学技术,不容易。
2025年3月,张好好接下了公司对他的考验:操作公司价值百万以上的五轴加工中心,加工一个叶片类零件。从工装安装、刀具安装到刀补的调节等,他都独立完成。工装的安装影响着加工时,加工中心主轴和工作台、工装之间会不会因为干涉而发生碰撞。刀具的安装长度以及刀摆的控制均能影响到最后的加工效果。从工装安装、刀具安装到刀补的调节,他都做得十分仔细、认真、正确。
张好好身上有股不服输的拼劲,遇到技术难题总是主动钻研。凭借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他在短短半年内就成长为技术能手,他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获得了车间上下一致的认可。车间主管林贞珊主任讲:张好好身上有个难得的特质:会带着问题学习。这股钻研劲儿,比很多干了三五年的老员工都强。公司任卫民总经理讲:我们看重实习生的发展潜力,张好好在数控加工车间里表现突出,他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制造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信阳学院与信阳星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模式,为张好好的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张好好配备了双导师。这种双导师制让他能够兼收并蓄,快速成长。毕业设计是张好好实现飞跃的关键环节。他选择的课题是某航空液压阀体的数控加工,这个课题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网址为了完成这个课题,他既要在学校查阅文献、进行理论分析,又要到企业车间进行加工试验。起初,加工工艺方案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加工中却遇到了垂直度要求很难保证的问题。
面对困难,校企导师共同为他指点迷津。周老师建议从加工工艺顺序的角度分析垂直度不好的原因,而刘工程师则提醒他考虑工装设计、机床精度、刀具参数等实际因素。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张好好通过调整加工工艺方案、修改刀具的转速进给,成功解决了垂直度的问题。他的毕业设计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相关成果还被企业采纳应用。
2025年6月,张好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正式入职信阳星原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入职后,他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能够独立负责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现场机床调试。正是学校的理论积淀、企业的实战锻炼,以及校企联培搭建的桥梁,让他能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变。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网址
从信阳学院的课堂到企业的精密加工车间,张好好的成长之路是信阳学院校企合作育人成果的缩影。信阳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产教融合模式,为更多像张好好一样的学子搭建成长平台,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锤炼本领,在校园与职场的衔接中实现飞跃,最终成长为服务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